应对危机鞋企双星大步流星-【zixun】
国际金融海啸让欧美市场需求明显萎缩,国内许多企业艰难过冬,中国制鞋业的领军企业双星集团却在危机中大步流星,出口订单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有所增加;店面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有大型连锁店逆势开张,销售情况依然喜人。
“虽然国内鞋业受金融危机影响,可是我们双星鞋业订单不但没减少,而且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,海江公司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以后。”双星鞋业一位负责人高兴地告诉笔者。
谈到订单不减反增的原因,双星海江公司总经理沈志海说:“总裁汪海制定的进军高端市场、创新抓质量、提升竞争力等一系列决策,使我们有能力从外资企业手中抢订单,才使得双星鞋业出口形势这么火。”
早在一年前,双星集团总裁汪海研判国际鞋业市场发展趋势时,要求把接单国外大型鞋业经销商Keds鞋的生产作为进军顶级硫化鞋这一高端市场的契机,这对习惯生产中档出口鞋的双星海江公司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,但经过努力攻关,终于以过硬的质量、低于对手的接单价,在外资企业的惊愕中抢来了Keds鞋的出口订单。
面对南方一些鞋企目前经营困难甚至关门倒闭的现状,汪海认为:“鞋子是日用消费品,世界经济再怎么波动,人们还是要穿鞋的。我始终坚信,有人就得穿鞋,关键在工作。”
基于这样的认识,双星挥师进军轮胎、机械等产业后,并没有减少对制鞋老本行的投入。双星鞋业首开先河,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双纳米鞋,而且设计并推出了登山鞋、绝缘鞋等特色鞋以及专业篮球鞋、专业排球鞋等各类体育专业鞋。由于双星是世界上惟一拥有六大鞋类(硫化鞋、冷粘鞋、皮鞋、注射鞋、布鞋、专业鞋)、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,因此包括美国最大鞋类经销商在内的国际客商,纷纷选择双星为其加工产品,甚至将其作为“核心工厂”。
双星人认为,双星鞋之所以能在金融风暴中大量跨出国门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,生产成本反而下降,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节约降耗措施。集团总裁汪海把“农村责任田”的方法移植到工厂,将机台等设备和生产线承包、租赁或者卖给员工,使工作岗位变成每位员工的“责任田”,并运用“厂币管理”,独创了“家庭消费式”管理模式,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都成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和质量管理单位,激发了员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,既种好“责任田”,也增强了产品竞争力。
双星同样注重国内市场营销,建起了面向城市和农村不同消费群体的、庞大的经销网络,提高了双星鞋高、中、低档次产品的市场覆盖面。
北京奥运会上,中国军团狂揽51金,全民健身运动随之高涨,带动了运动鞋和运动服装的热销。为此,汪海开始主抓产品大众化与高档次经营的问题,做到“不丢低档市场、卖好中档市场、抢占高档市场”。目前,遍布全国的5000家双星连锁网络为双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。其中,青岛物流平台已经开办了509家形象专卖店,进一步提升了双星在青岛地区的品牌形象。